2024我的“关键词”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聚焦国家监委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修正草案)》的说明

护航美丽中国建设丨马蹄声脆入祁连

发布时间:2023-09-1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护航美丽中国建设丨马蹄声脆入祁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奇 自甘肃报道

 

  图为近日,甘肃省山丹县纪委监委干部会同山丹马场纪委干部在马场一场向牧民了解有关情况。王奇 摄

  岩羊峭壁飞奔、苍鹰盘桓云间……行走在祁连山麓,美景不期而遇。循着骏马奔腾嘶鸣声,记者来到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山丹马场。

  “这里在整改前,曾经有一片是简易板房,散落着钢筋、木板、泡沫等建材垃圾,植被遭到了破坏。”站在马场草地上,眺望远山垭口,甘肃省张掖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拿出整改前后的对比图册说道。如今,该处老芒麦、早熟禾、披碱草长势繁茂,完全看不出昔日模样。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冷龙岭北麓大马营草原,占地面积约329万亩,素有“丝路绿宝石”和“祁连明珠”的美誉,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马、军号、牧马人,是山丹马场最动人的符号。在山丹马场场史馆,一幅骑马开展禁牧区草原偷牧监督检查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中间的那个是我,咱们马场可大着呢,除了眼前的草原,还有祁连山脉的沟沟壑壑。我们在巡查的过程中,车不好开的地方,就骑马继续走。”山丹马场一场纪委干部党政海向记者说道。

  冷龙岭,祁连山脉东段第一山。山顶云雾缥缈,山间云杉密布,山脚草甸繁茂……记者跟随山丹县纪委监委干部和山丹马场纪委干部一起,步行在祁连山生态环保禁牧巡查路线上。

  “山丹马场处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我们就是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守护者。”山丹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县纪委监委会同山丹马场纪委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要求,通过部门联合检查、专项执法检查等方式,定期开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确保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反弹、不回潮。

  山丹马场的生态环境变化是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的缩影。近年来,甘肃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监督保障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修复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紧盯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突出问题,跟进监督、精准监督,为构筑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我们深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2个保护站逐一进行现场走访和督促检查,通过现场对照矿山、电站和图斑查看修复治理情况,了解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驻在部门提出工作建议,督促厘清职责,协调推进生态保护和整治修复工作,推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完成整治。”甘肃省纪委监委驻省林草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对记者表示。

  甘肃省纪委监委驻省林草局纪检监察组联合驻在部门、祁连山保护区管护中心同向发力,对张掖、武威、金昌三市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推行‘月监督清单’制度,纪检监察干部采取‘四不两直’和常态蹲点等方式,深入祁连山腹地进行点穴式监督检查。”张掖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线索直查直办,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发现一起、问责一起,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出张掖山丹,过武威天祝,到兰州永登,沿着祁连山一路向东,记者来到了位于祁连山末端的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浪排村、连城村、东河沿村……一个个生态新村展现在记者眼前。

  “咱们今天实地来看一下清单中序号3问题,‘针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快’的完成情况。”兰州市纪委监委干部带记者来到永登县连城镇。打开印有“2023年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涉兰问题监督清单”字样的表格,记者首先看到的是“责任”两个字,纵横两个坐标维度,包括整改问题、监督内容、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监督牵头单位以及监督责任单位等要素,今年的政治监督重点一目了然。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西北部,地处祁连山东部冷龙岭余脉地区,位于黄河流域湟水主要支流大通河中下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我们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纳入日常监督清单,健全完善联动监督、线索移送工作机制。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制定专项监督方案,督促涉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永登县及所辖乡镇的各级党组织坚决扛起祁连山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兰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对记者说道。

  来到保护区一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点,记者看到满目苍翠、植被茂密。

  “现在树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以前轻易看不到的动物,梅花鹿、马鹿、旱獭、蓝马鸡等好多国家级保护动物,现在经常出现在林区和村庄附近。”住在附近的村民张学兵见证了保护区村民生活的蝶变,曾经的“千疮百孔”变为满山苍绿,村民们端起“生态饭碗”,腰包也鼓起来了。

  “以前我们村子家家户户的收入主要靠种地,也就那点钱。现在发展环境、生态环境更好了,大伙都搞起了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比以前多赚了不少。”张学兵说。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